面对不断抱怨的来访者,咨询师应该共情还是面质?

2018-12-05 17:55:14601

学员提问:一个始终不断抱怨的来访者,作为咨询师,如果使用面质技术次数较多,会让咨询关系受到哪些影响?对不断抱怨的来访者应该采用哪些反应技术?

廖凤池教授答:请特别留意,面质不是反应技术。反应是站在来访者的立场,反应来访者的想法、感情。面质是站在来访者的对立面,去指出来访者的矛盾冲突。

对于一个不断抱怨的来访者,他显然积怨已久,他非常需要有个人听他讲,所以咨询师最好顺着,不必评论。咨询师顺着他,他就一直讲。咨询师会看到来访者真的累积了很多的痛苦,遇到很多的不满、很多的委屈,心里非常不甘愿。

如果咨询师看到这些,将此反应出来,来访者就会觉得:终于有人了解我了,我的积怨终于得到一个倾诉、宣泄的机会。这样的话,咨访关系会很好。

如果咨询师去面质,没有去了解他的积怨由来已久,且积怨原因很多,脉络复杂,直接想快刀斩乱麻。当咨询师面质来访者的时候,咨询关系会变成敌对关系,会让来访者觉得咨询师不了解我,也会觉得咨询师不关心我,咨询师跟我站在对立面。

所以,意图用面质来改变这种一直只在抱怨的来访者,通常达不成让来访者改变的目的,反而会让他来跟咨询师辩,越辩他会越固执。

我在上技术演练课的时候,也会提到面质。但是我一直强调个人化技术。

个人化技术是站在来访者的立场,通过反映来访者的想法,逐渐去反映出来访者这样的想法所造成的问题。来访者有一些必须、应该、一定要的想法,但是他又不能做到让对方照他的想法去做,所以他无法达成目的,觉得很困顿。

通过反应技术,一点一点梳理和呈现,来访者会发现自己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情,或者是没有做应该要做的事,他觉得困窘,后面他会愿意想要改变自己。这个是个人化技术。

面质是直接指出来来访者哪里存在矛盾,直接要他解释。如果咨询师太快面质,会让来犯者感觉咨询师不听他说,没有站在他的立场,也不了解他。这样咨询不但不会有效,还会严重伤害咨访关系。

总之,人之患在好为人师,心理咨询师之心腹大患在好为人师,在想要指正别人。

如果咨询师能够听来访者讲,反应他感到不满、不公平的地方,听他倒肚子里的苦水,站在他的立场,反应他这些方面的时候,他就会一直讲,等他讲到一定程度,讲累了,或者他差不多讲到告一个段落的时候,咨询师再抓住机会来做摘述。

在摘述的时候,除了摘述来访者的观点,更重要的是摘述他累积的气、他的痛和情绪。如果咨询师能够这样,来访者的抱怨可能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。因为积怨太久,咨询师也不可能缩短其消化的时间。

如果每一次咨询师都听进去了,来访者就会越来越觉得:终于有个人理解我了,所以我不用辩了。于是,来访者开始去正视现状和问题,想要问该怎么办。

如果咨询师继续帮来访者整理,让他发现问题在他自己,如果他改变自己,就可以解除他的烦恼,他就不再抱怨别人,而是把箭头、把关注的对象指向自我。

通过不断地反应情绪,让来访者意识到自身的问题,想要改变自己。这也是为什么个人化技术这么重要。